作为工作快 5 年的「老」人,时常会被问:「你的运气这么好,都没有遇到难缠的客户。」
直到后来有一次被领导夸奖,「还是事情交给你放心!」 开玩笑的说:」你啥时候做个分享呗,都有你这状态就好了。」
这一次我突然意识到,我是因为某项能力特别突出?有秘诀经验?还是说真的是自带属性的幸运宝宝?
认真思考后发现,所谓的幸运,不过是因为我早已养成凡事多思考,行动跟得上的习惯,逐渐树立了「靠谱」的职业形象。下面我将总结的 5 点经验与大家分享。
时刻做到心中有数
有次我接手了一个长期的培训项目,启动前我发现,项目中有些内容过于专业,比如工程设计、行业规范等。只能说所有的文字我都认识,但是连起来,完全不了解它是什么含义。
当下作为项目实施的负责人,我在想:
我能带来什么价值?
在达成最终目标的情况下,我需要做什么?
哪些是我做不了的?
带着问题,我翻阅了项目的所有资料,我意识到,这些具体知识内容,不是我几天可以学会的。
而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学员需通过层层筛选,选出最优的人,参加比赛,并取得好成绩。那么,我的核心任务就是准备科学合理的备赛计划。
想清楚这些,我在与客户沟通时,首先表达我对此次竞赛的理解和制定的初步计划,其次也说明了自己的劣势。在这样的交谈互动中,对方感受到了我的专业与诚意,后期的项目开展实施也很顺利。
工作中,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,要把握项目整体的情况与进度。在我们遇到未知不擅长的事情,难免会踟蹰,解决最好方法就是,找到问题的关键点,并逐一解决,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把握与自信来面对它。
因此,时刻做到心中有数,方能脚下有路。
习惯准备 PlanB
去年在台风天最密集的时候,我要到上海参加一个重要的项目沟通会议,因台风影响导致飞机全部停飞。而且波及范围很大,附近江浙一带的高铁飞机全部停运。
最后还是没法到达上海,我快速整理好一份资料发给了那边的同事。她跟我开玩笑地说:你是不是早有预感过不来,假公济私的在成都玩两天?
其实我是之前担心她一个人撑不下来,所以在看还有哪些交通方式可以到达的同时,也做好了过不去的准备。在这期间,我迅速整理好全面的项目资料,包括想到的一些延伸问题,保证她看过后可以基本完成会议。
正是因为我每次对待工作都抱着负责的态度,会提前多做一些思考延伸预案,所以它既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,有时也能成为超出预期的小亮点。
Plan B 不是降低目标给自己留后路的的选择,而是在 Plan A 有意外发生的应急方法,它们的达成目标是一致的。正所谓有你,锦上添花;无你,无伤大雅。
多一点换位思考
有一段时间,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同事小 C 和他跟进的教练发生冲突。
我有好奇地问过他,教练不配合吗?同事小 C 如同找到同盟般,强烈谴责对方,表示了自己的不满。听完以后我发现,小 C 并没有做错什么,只是目前两人都是急脾气,有点着急而已。
过了几天,因同事小 C 临时有事情要处理,公司最后协调我临时补位帮助他完成现阶段工作,这让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位「难搞」的教练,瞬间有些头痛……
在第一次和那位教练沟通的时候,我发现我们的计划思路和他的思路有些是不一致的,但是我们想达到的目标结果是一致的。
于是,我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,仔细推敲后发现,站在教练的角度,我们的计划安排确实也有不完善的地方。当即我重新修改完善了整体的计划思路,经过修改后,发现比原来的计划更加合理。通过这件事,我们和教练的合作也越来越顺利。
每个事件都有它的多面性,有时走到背面看一看,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做到「换位」,但做到「思考」并不容易,站在别人的角度像欣赏风景一般看一看,依然坚持己见不为所动。
换位思考,不是想让别人遵从自己的想法,而是需要放下自己固有的认知,去理解他人。
做敢于抓住机会的人
狄斯累利说:如果有人错过机会,多半不是机会没来,而是因为机会过来时,没有一伸手抓住它。
在工作第二年的时候,一个紧急的项目需要「救火」,组织一个主题活动,类似于《鲁豫有约》的访谈形式,来征询我的意见要不要试试。
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,我是很犹豫的,要去采访在自身领域有一定地位的人,感觉是天方夜谭。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,我接下了这个活动。
于是,在那不到 3 天的时间里,我做了充分的准备,学习相关资料资料、了解被采访人的经历与成就、设计访谈问题、预测他回答的方向以及会延伸出来的内容、找到被采访人确认问题的合理性,最后写好逐字稿并一遍遍练习。
最终整个活动圆满结束!我也因为这次的活动,变成了公司访谈工作的第一首选。现在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,同样也思考过,我如果拒绝会怎样,或许不会那么快提高在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在公司里,每个工作在领导的心里,都有一个最佳人选和顺位表,所以改变命运的不是机会,而是你选择。
当机会来临时,请牢牢抓住,否则你不会知道自己将会错过什么。
保持优势补齐短板
曾经有段时间,我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能力较弱的写作上,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,有意识地去练习,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。为此,我非常郁闷焦躁。
直到有一天和同事聊天,他说很欣赏我做的 PPT 和主持呈现的状态,何必非要拿自己的短板去和人家的优势死磕?
只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,其他的不要太差就好了,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人。
经过思考,我想明白了一件事,在我欣赏别人妙笔生花的时候,同样有人羡慕我的自信表达。为何非要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优势去比较?继续发展优势补齐短板,逐渐做到「一专多能」,才会有更好地发展。
通常我们会对别人的优秀望洋兴叹,从而忽略自己的优势,殊不知其他人也和你有同样的感觉。
所以,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尽可能的补足短板,才能做更优秀的自己。
写在最后
心中有数、Plan B、换位思考、抓住机会、保持优势,这五点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,做到并不难,难的是让它成为一种习惯。
当它们逐渐成为了习惯,将会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、提升工作能力,成就更优秀的自己!
以上经验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职场新人有所借鉴。
— 完 —